記者20日獲悉,《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已修改完畢並上報,預計將很快發佈。規劃明確瞭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戰略重點和配套制度安排。 食品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討論瞭《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有關部門根據會議討論情況作出修改食品。 權威人士表示,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堅持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在農民工市民化方面,將著力推進解決已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和有能力在城鎮就業、居住的常住人口市民化問題。 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數據顯示,2013年末,中國城鎮化率升至53.73%。但據瞭解,按戶籍人口計算,城鎮非農戶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僅在35%左右。上述權威人士表示,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60%左右,城鎮常住明星走光 人口將達8.5億人,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從目前的35.7%提高到45%,兩個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兩、三個百分點。 他還表示,農民工市民化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已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和有能力在城鎮就業、居住的常住人口市民化問題。這包括瞭大量在城市之間轉移就業的、有城市戶口的人。後者正是新型城鎮化規劃修改後新增的內容之一,也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任務。據估計這部分人口規模約為7千萬,而離鄉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大概有2.3億。 目前,60%以上的農民工被地級市、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吸納,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並不能完全解決農民工落戶問題。上述人士表示,未來將根據城市規模和綜合承載能力,以就業年限或居食品住年限、城鎮社會保險參加年限為基礎,各類城市因地制宜地制定公開公平的農民工落戶標準。這有利於農民工根據實際條件選擇落戶地區。 專傢指出,戶口隻是形式,關鍵是公共服務對落戶農民工的覆蓋,這塊公共服務成本如何分擔是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一大難題。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未來將建立健全農民工市民化推進機制,建立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擔機制,將采取中央、省、市、企業和個人分擔的方式。而國傢發改委已明確表示,將圍繞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等在不同區域開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試點。 此外,在財稅支持食品方面,財政轉移支付計算擬更多考慮常住人口因素和吸納農民工落地因素,以減輕城市承擔農民工落戶後公共服務支出成本。 |